國際原油價格是全球經濟活力和金融市場情緒的重要指標,隨著中國這一最大新興經濟體深入全球體系,以及人民幣匯率在2015年匯改后進一步市場化,外匯市場能夠更敏銳地感知中國實體經濟的波動,國際油價與人民幣的相關性日益增強。
瞄股網6月10日:短線大盤技術上還有回調壓力 耐
今日可申購新股:無! 〗袢湛缮曩徔赊D債:無! 〗袢丈鲜行鹿桑籂N能電力! 〗袢湛...

“8.11匯改”后,彭博經濟學家編制的人民幣壓力指數與國際油價走勢的相關性明顯上升,前者多次先于后者3-6個月出現拐點。人民幣壓力指數反映的是中國實體經濟對外匯需求的強弱變化,正值代表人民幣升值壓力,負值代表貶值壓力。該指數剔除了央行干預、籃子匯率穩定等因素影響。
換言之,在匯市對人民幣的看法轉強或轉弱后的一到兩個季度,國際油價往往會出現相同方向的變動。
西班牙對外銀行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夏樂稱,從宏觀看,國際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與人民幣供求壓力呈現同步變化,甚至人民幣供求還出現一些領先,都是比較正常的。他說,匯改后人民幣逐步成為反映全球和新興市場成長的一個指標。
夏樂表示,兩者都是經濟順周期指標,全球每年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由中國提供,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人民幣表現欠佳,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表現也會承壓。此外,國際油價和人民幣匯率都和美元呈負相關,這也會加強兩個指標之間的聯動。
(文章來源:黃金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