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股網6月8日:A股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成交量破萬
今日可申購新股:美農生物、瑞泰新材! 〗袢湛缮曩徔赊D債:無! 〗袢丈鲜行鹿桑候v亞...
今日可轉債上市:無。
今日A股市場分紅與財經日歷:悅安新材、國光電氣、博拓生物等。
昨受題材股積累了過高的獲利回吐壓力影響,資金迎來高低切換,雙創指數有所走弱,大盤區間震 蕩,微漲報收。最終,大盤以上漲 0.17%收盤,創業板點數下跌 0.03,兩市總成交量較前一交易日減 少 6.61%,風格有所轉換,資金轉為防御向藍籌板塊流入,情緒有所回落,信心等待恢復。
量能有所減少,個股活躍度不減,分化有所加大,昨有 57 家個股漲停,其中有 1 家個股 20%漲停,有 63 家個股漲幅在 10%漲停板之上,有 19 家個股跌幅在 10%以上,12 家個股跌停,漲幅超過 5%個股有 180 家,跌幅超過 5%的個股 141 家。漲幅較高的為制藥、港口、教育、白酒、新冠肺炎檢測等,跌幅 較深的為汽車產業鏈、半導體、光刻膠、電工電網等,量能小幅減少,賺錢效應減少,虧錢效應增 加,題材板塊回調,藍籌維穩指數,資金高低切換,是周二盤口主要特征。
技術面分析
從技術上看,周二大盤低開之后圍繞前一收盤點位,反復震蕩,尾盤以紅盤報收,并呈價漲量縮態勢 (滬市價漲量縮,深市價跌量縮),中短期均線繼續多頭排列,90 日均線對大盤形成反壓,3250 點上 方壓力較為明顯,加之價漲量縮的量價背離,短線大盤技術上存在回調壓力,5 日線支撐將面臨考驗。
分時圖技術指標顯示,短線盤中再創新高后,15 分鐘 MACD 指標將連續頂背離,30 分鐘 MACD 指標死 叉,60 分鐘 MACD 指標走弱,短線大盤盤中上行空間有限,調整壓力較大。
上證 50 價漲量增,60 日線支撐,短期均線多頭排列,日線 MACD 指標繼續多頭強化,短線盤中還將沖 高,但若量能仍難以釋放,則沖高后盤中有回調壓力。
創業板價跌量縮,K 線為高位“陰十字星”,由于偏離 5 日均線過遠,技術上仍處于超買態勢,加之前 期平臺壓力,短線存在著回調蓄勢整理要求。
綜合技術分析,我們認為,A 股已連續兩個交易日成交量破萬億,強勢特征明顯,接下來量能能否重新 有效釋放,是大盤短期走勢的關鍵,若繼續放量,無論漲跌,大盤短期內仍處于強勢,若量能大幅萎 縮,則大盤回調蓄勢整理。
基本面分析
近一段時期以來,中美資本市場再度走出差異化走勢,那就是 A 股引領全球股市上行,從過往的“特 立獨行”,轉變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新龍頭,美股則未再成為全球股市的龍頭,底部不斷徘徊,走勢遠 落后于全球其它經濟體股市,只有中概股在美股中的表現可謂“獨領風騷”。從今年以來 A 股與美股走 勢的差異化看,乾坤倒轉、興衰更迭是今年全球金融市場主要特征,A 股興、美股衰已基本確定。 那么,A 股與美股為什么出現了乾坤倒轉現象,為什么出現 A 股強、美股弱的現象,為什么 A 股正在 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領頭羊”,A 股能否走出可持續的上漲走勢?這是當前市場所關心的問題,我們 的觀點是:經濟運行的周期不同,貨幣政策的乾坤倒轉,經濟基礎的根本轉變,決定了中美股市的表 現不同,從之前的 A 股弱、美股強,轉換為 A 股強、美股弱的格局。 其一、經濟基礎不同,攻防態勢不同。2008 年以前,我國經濟基礎是周期性產業,制造業處于全球產 業鏈低端,2008 年經濟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而大幅回落后,之后在 2008 年—2018 年期間,我國的經濟 基礎轉向了傳統消費升級,“喝酒吃藥”成為 A 股投資主線,市場從進攻轉向防御,大盤圍繞著 3000 點大幅震蕩運行。
2018 年四季度以來,我國在資本市場開始逐步推行“注冊制”改革,“注冊制”改革正由試點向全面實 施逐漸推進,借助于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功能,大量高科技股上市,資金逐步向高科技新興產業配置,A 股市場高科技股市值占比的增加,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動能加快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正在由“數量型” 向“質量型”轉變,中國經濟的經濟基礎從消費轉向科技推動下的新消費。
2008 年之前,美國經濟基礎是傳統消費升級,是以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推動美國居民高消費,傳 統消費讓美股處于防御態勢,盡管當年美道指創出 14200 點歷史新高,但代表新興產業的美納指則走 勢低迷,并未在創歷史新高。 隨著房地產泡沫破裂,美出現了次貸危機,次貸危機讓美國經濟“推倒重來”,2008 年之后,美通過股 市資源配置功能,推動經濟開始再度轉型,資本市場的興旺發達及資金向科技配置,美經濟基礎從周 期性產業轉向了以高科技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呈現出美高科技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格局,美股長達 12年牛市,不但造就了一大批全球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創造出新的財富效應。 從中美經濟周期對比看,彼此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性,當前彼此經濟都進入了補短板階段,意味著經 濟基礎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我國經濟從傳統消費向科技推動下的新消費轉型,是經濟發展的內 在規律 所致,大國博弈加大倒逼我們構建自主可控的科技產業鏈,更加確定了我國經濟基礎轉向科技,對于 資本市場而言,科技意味著進攻,就如 2008 年之后的美股,A 股市場已從過去的防御轉向了進攻,A 股市場走強勢在必行。
對于美股而言,過去 12 年里,美經濟是科技推動下的消費,科技是美經濟基礎,以高科技新興產業為 代表的美納指,過去 12 年里上漲了 11 倍,在造就一批影響全球的著名科技公司同時,也形成了科技的 泡沫,并透支了未來,隨著大國博弈不斷加大,科技產業鏈的斷裂,讓美科技陷入成長瓶頸,可持續 性發展難續,補短板倒逼美經濟基礎轉向基建。 其二、貨幣政策不同,攻防轉換不同。由于經濟周期的差異化,決定了中美貨幣政策的差異化,我國 貨幣政策先穩后放,意在經濟穩增長,政策處于釋放期,美國貨幣政策先放后緊,意在經濟防通脹, 政策處于收縮期。由于貨幣政策的不同,無論是匯率波動問題,還是國債收益率走勢問題,乃至市場 流動性問題,甚至延伸到彼此經濟基礎問題,彼此各不相同,也就決定了彼此股市發生攻防轉換。
過去 12 年里,美股持續震蕩盤升,無論上漲幅度、還是牛市的持續周期皆創歷史,但隨著美聯儲貨幣 政策收緊,美元的持續高企,市場流動性縮減的同時,上市公司經營成本將增加,與流動性息息相關 的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業績泡沫將破裂,這是美納指步入熊市,美道指較為堅挺,美股走勢結構分化, 美股震蕩回調的原因所在,同時也是美股攻勢不足、防御有余的內在邏輯所在。
過去 12 年里,A 股市場一直圍繞著 3000 點震蕩運行,6124 點一直成為 A 股市場魂牽夢繞、難以企及 的高點,A 股市場繞 3000 點大幅震蕩,但無論是估值水平之低,還是價值中樞之規律,乃至大盤底部 的夯實狀況,都意味著 3000 點是未來 10 年大盤大箱體運行的下沿,加之財政政策及貨幣政策的大力 釋放,充沛的流行性推升高科技股,這是近期創業板及科創板走強的邏輯之一,高科技股的走強宣示 著 A 股從防御轉向了進攻。 基建雖為進攻,科技更是進攻,周期的進攻力度遠低于科技,這就是為什么美股仍處于高位運行,但 美道指表現強于納指,美股走勢弱于 A 股的內在邏輯所在,這就是科技為經濟基礎,讓 A 股從防御轉 向進攻的內在邏輯所在。經過近一年多的充分回調,創業板回調幅度近 40%,科創板回調超過 50%, A 股中的高科技成長股泡沫基本被充分擠壓,科技股正在重新輕裝上陣,這為 A 股市場未來強化進攻 提供了有利條件。
操作策略
盡管成長股及“賽道股”出現獲利回吐現象,盡管大盤盤中窄幅震蕩,盡管量能較周一有所減少,但 在藍籌股走強支撐下,昨大盤仍以紅盤報收,兩市總成交量再度過萬億。從盤口特征看,市場熱點轉 換較快,市場賺錢效應減弱,量能難以繼續釋放,加之 3250 點上方壓力進一步加大,短線大盤有回調 蓄勢整理要求,但短調不改中期震蕩盤升走勢,從分類指數的表現看,市場結構熱點短期由成長轉向 藍籌。
昨北上資金凈流入 46.07 億,其中滬市凈流入 42.76 億,深市凈流入 3.31 億,凈流入主要在藍籌股 中,這也是昨以上證 50 為代表的藍籌股走勢較強的原因所在,盡管題材股獲利回吐,但藍籌股的強勢 穩定了大盤運行,連續兩個交易日量能過萬億,接下來量能能否重新有效釋放是大盤短線走勢的關 鍵,若繼續放量,無論漲跌,大盤短期內仍處于強勢,若量能大幅萎縮,則大盤回調蓄勢整理。短線 切忌追高,關注可能的結構轉換,挖掘“三低”股投資機會。操作上,輕指數,重個股,逢低關注券 商、教育、TMT、消費電子、稀土、新能源、化工等及“三低”股,回避近期漲幅過高股及垃圾股。
提示:宏觀經濟不及預期,出現嚴重信用事件,政策變化不及預期。
瞄股網6月8日:方正證券等僅供參考。